楽器・音楽機材:修订间差异

来自null102开悟场域
跳转到导航 跳转到搜索
无编辑摘要
无编辑摘要
 
第1行: 第1行:
设备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学问,所以并没有放在[电声乐器]这一栏
设备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学问,所以并没有放在[电声乐器]这一栏
当代电声乐器最重要的是拾音器,其次是五金件,再其次是琴颈,而琴体是最不重要的。所以我买琴大多数时候是为了多一个地方装拾音器(bushi。这个页面大体上可以理解为拾音器和五金件的导购指南。

== 主流拾音器平台横屏评 ==
== 主流拾音器平台横屏评 ==
我认为大家说主动拾音器“清音差”“动态差”主要是说它没法弹Strat单线圈Tone打满弹的那种东西,弹爵士只要音量扭没高频补偿,然后Tone打得够低,我迄今为止还没见过所谓“音头太猛”“音色太清冷”“不能弹爵士”的情况。相比之下,我用过的传统单线圈Strat基本上都是音色太亮太薄,基本上是没法弹爵士的。单线圈弹爵士也没大问题,线圈缠绕匝数够多,Lace Sensor平台,EMG平台,堆叠双线圈,磁轨小双线圈,都可以,但就是不能用传统Strat单线圈。相较于“高频通不通透”这种问题,我更在乎的是噪音恼不恼人,和能不能有让我满意的Jazz Tone,所以传统单线圈基本是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外的,有Suhr静音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,不过这玩意太贵了。这个话题属于占坑,因为拾音器不是什么特别便宜的东西,仿制品的性能也无法令人信服,下面列举一些我感兴趣的和用过的拾音器配置,如果有了足够的钱那就会写下测评。
我认为大家说主动拾音器“清音差”“动态差”主要是说它没法弹Strat单线圈Tone打满弹的那种东西,弹爵士只要音量扭没高频补偿,然后Tone打得够低,我迄今为止还没见过所谓“音头太猛”“音色太清冷”“不能弹爵士”的情况。相比之下,我用过的传统单线圈Strat基本上都是音色太亮太薄,基本上是没法弹爵士的。单线圈弹爵士也没大问题,线圈缠绕匝数够多,Lace Sensor平台,EMG平台,堆叠双线圈,磁轨小双线圈,都可以,但就是不能用传统Strat单线圈。相较于“高频通不通透”这种问题,我更在乎的是噪音恼不恼人,和能不能有让我满意的Jazz Tone,所以传统单线圈基本是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外的,有Suhr静音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,不过这玩意太贵了。这个话题属于占坑,因为拾音器不是什么特别便宜的东西,仿制品的性能也无法令人信服,下面列举一些我感兴趣的和用过的拾音器配置,如果有了足够的钱那就会写下测评。

=== EMG SA/SA/85|SA/SA/SA ===
流行乐手配置|静音Strat配置

=== EMG 707TWR/707TW ===
藤冈干大配置的改版

=== Fishman Fluence Open Core Classic 7 ===
我对前卫音色不是很感兴趣,不过Tim Henson签名琴的声音还蛮好的

=== Seymour Duncan 59/JB ===
藤冈干大配置

=== Dimarzio Air Norton/True Velvet/Tone Zone ===
传统RG配置

=== EMG 66TW/SA/81TW ===
改装RG配置

=== Ibanez Super 58 ===
大屁股爵士上的拾音器,是我听过最好听的依班娜拾音器

== 主流琴桥平台横评 ==

=== Tune-O-Matic ===
我最喜欢的固定琴桥

=== Tele琴桥和其他Hardtail琴桥 ===
其实都差不多,不过Tele琴颈拾音器用双线圈我感觉怪怪的,其他类Strat琴体的琴,我又觉得最好有个摇把,所以固定琴桥我最喜欢Tune-O-Matic

=== 六点式颤音琴桥 ===
我一般会在不开槽的Strat上让它翘起来,我喜欢Scott Henderson

=== 两点式颤音琴桥 ===
开槽,Gotoh510 Yes!

=== 大双摇 ===
还可以,就是我不知道为什么非要设计成换弦时候得把BallEnd剪掉

=== 大屁股爵士琴桥 ===
没啥问题,我更喜欢Tune-O-Matic,但是这玩意也是有一些难调,不过没有大双摇恼人

=== Steinberger琴桥 ===
天才设计,我最喜欢的颤音琴桥,可惜只能给无头琴用,另外唯一美中不足的是原厂配套的Headpiece只能装Double BallEnd琴弦

=== 其他无头琴桥 ===
都差不多,没什么硬伤也没什么惊艳的

=== 其他琴桥 ===
Music Man, Bigsby, Meastro等,我觉得我日常只需要用到上面这些,所以这些琴桥我没必要用

== 主流琴颈平台横评 ==
其实这个没什么好讲,因为我觉得只要弹得久就都能适应,不过可以写几种比较有代表性的

=== Strat ===
22品,好,泛用性广,舒服

=== Ibanez Wizard ===
又扁又宽,好,速弹和爵士都好

=== Les Paul ===
335,大屁股爵士,甚至我的Steinberger的琴颈都跟这玩意差不多,厚,握着舒服

=== Strandberg ===
不适合我的握法,并且我觉得这玩意的做工对于它的定价就是工业垃圾

== 主流琴体平台横评 ==

=== Strat ===
好,泛用性广,什么拾音器都能装,什么琴桥都能装,还可以改24品

=== RG ===
好,泛用性更广,但是被大多数人认为只能用来速弹

=== Les Paul ===
好,泛用性广,坚决不在中间装单线圈拾音器,坚决不装颤音琴桥,弹爵士比上面两个观感好

=== 大屁股爵士 ===
泛用性不广,但是可以装12或13的琴弦调高弦距当健身器械,还可以当原声吉他用,所以好

=== 其他琴体 ===
我觉得SG不实用,Flying V可能也更适合用来整活,335太重


== DTM机材 ==
== DTM机材 ==
第93行: 第9行:


电脑方面现在性能都过剩,随便捡点洋垃圾就能组台性能很好的
电脑方面现在性能都过剩,随便捡点洋垃圾就能组台性能很好的

== 麦克风 ==
好玩东西

2025年9月7日 (日) 08:17的最新版本

设备并不是什么特别高深的学问,所以并没有放在[电声乐器]这一栏

主流拾音器平台横屏评

我认为大家说主动拾音器“清音差”“动态差”主要是说它没法弹Strat单线圈Tone打满弹的那种东西,弹爵士只要音量扭没高频补偿,然后Tone打得够低,我迄今为止还没见过所谓“音头太猛”“音色太清冷”“不能弹爵士”的情况。相比之下,我用过的传统单线圈Strat基本上都是音色太亮太薄,基本上是没法弹爵士的。单线圈弹爵士也没大问题,线圈缠绕匝数够多,Lace Sensor平台,EMG平台,堆叠双线圈,磁轨小双线圈,都可以,但就是不能用传统Strat单线圈。相较于“高频通不通透”这种问题,我更在乎的是噪音恼不恼人,和能不能有让我满意的Jazz Tone,所以传统单线圈基本是在我的选择范围之外的,有Suhr静音系统的情况下也可以,不过这玩意太贵了。这个话题属于占坑,因为拾音器不是什么特别便宜的东西,仿制品的性能也无法令人信服,下面列举一些我感兴趣的和用过的拾音器配置,如果有了足够的钱那就会写下测评。

DTM机材

没啥意思,我想把我大部分软件都卖掉,现在人的插件太多了,Steinberg和苹果原厂的,可能再加一个Zebra2,对我来说可以胜任所有工作

声卡我现在有两张,机架上用的UMC1820,便携声卡是Presonus 26c

电脑方面现在性能都过剩,随便捡点洋垃圾就能组台性能很好的